20121002_60fdd27e53a8ed5a187bNEE2trdbnh0B  

真雕漆材質天然工藝精良:假雕漆多有甲醛氣味刺鼻

大洋網-廣州日報

  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紋的技法。雕漆大多用鮮明的朱漆,故又名“剔紅”。雕漆常以木灰、金屬為胎,用漆堆上數十層、上百層,待半幹時描上畫稿,施加雕刻的一種髹飾技法。一般以錦紋為地,花紋隱起,精麗華美而富有莊重感。

  漆器屬於拍賣雜項裡的一類,比較“冷門”,其地位無法跟書畫、陶瓷等主力相提並論,然而在歷史上,雕漆作為漆器工藝的主要品種之一,一度是皇家享用的玩物和器具。這門古老的技藝把漆的優良特性與精湛的雕刻技藝完美融合,製品造型渾厚大方、色彩沉穩、紋飾精細,非常耐看。

  藏家程先生表示,自己收藏雕漆看重的正是它繼承傳統、工藝繁複優雅。“就拿髹漆來說,精品大約10層左右,頂級的少說有30多層,最多可達百層。”

  而說到工藝的繁複,程先生更認為其不亞於做一個小工程:“雕漆跟景泰藍有相似之處,一件作品不能光靠一個人包乾,而是需要設計、制胎、作底、著漆、描樣、雕刻、磨光等十幾道工序才能完成,光刷1毫米厚的漆都得10遍以上,精品則需要15~25毫米厚,而每次刷完只能在室內陰乾,急躁不得。粗略算起來,一件精品的製作週期短則半年,長則兩三年。”此外,作為原材料的生漆和朱砂全部來自天然,也很金貴。

  還有藏家認為,雕刻是“硬碰硬”,如篆刻印章、石像、木雕等,而雕漆之所以被稱為剔紅,是因為藝術家要在處於半幹狀態的漆膜上施藝,是“硬碰軟”,更考功力。

  在市場方面,記者瞭解到,目前現當代名家雕漆作品價格多在萬元以上,中檔則在三五千元之間,低檔的在1000~1500元之間,形制包括鼻煙壺、將軍瓶、捧盤、捧盒、如意等,再下來就是幾百元的珠串、粉盒等,門檻並不高。

  據資深藝術品策展人譚偉彬介紹,多數收藏者對雕漆的總體認識仍處於啟蒙階段。也有業內人士表示,如何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機和活力,是留給今人的一道難題。儘管雕漆繼承了中國傳統工藝的特點,精雕細琢,但不少作品並沒有跳出前人的藩籬,在畫面、題材和構思等方面吃老本。“在繼承和發揚手工的基礎上,現代雕漆必須更加注重設計和工藝上的創新,品味跟得上給時代,不然一味地仿古,很難獲得更大收藏群體的共鳴。此外,雕漆工藝品最好能多與現代人的生活結合,使原本有距離感的‘老東西’變得更親近、更實用。

  其他漆器工藝品種

  描金:在漆器表面,用金色描繪花紋的裝飾方法。

  填漆:堆刻後填彩漆並磨出花紋來的髹飾技法。

  螺鈿:是用貝殼薄片製成人物、鳥獸、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鏤或髹漆器物上的裝飾技法。平漆之後,飾以彩色。

  金銀平脫:將金銀薄片刻製成各種人物、鳥獸、花卉等紋樣,用膠粘貼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,全面髹漆二三層再經研磨顯出金銀花紋,再加推光則成為精美的平脫漆器。

  百寶嵌:是在螺鈿鑲嵌工藝的基礎上,加入寶石、象牙、珊瑚以及玉石等材料形成的鑲嵌工藝。

  收藏提示

  雕漆對溫度濕度要求比較高

  有業內人士認為,雕漆市場流通數量較少,精品更少,懂漆器的專業人士和資深藏家也不多,再加上它對氣候比較敏感,溫度最好在15~18攝氏度,濕度在55%左右,這都使得雕漆有些曲高和寡。

  儘管如此,一些劣質的雕漆贗品依然在市場中混淆視聽。例如舊時的“堆紅”,就是拿灰一點一點堆出圖案,再刷上一遍紅漆。這麼做過程簡單,成本低,價格也低廉。還有的贗品是先在木頭上雕成形,再刷一層漆作為偽裝。而隨著科技的發展,越來越多的鑄模壓制出來的化工製品也冒出來以次充好。

  程先生表示,雕漆顏色是天然朱砂紅,歷久彌新、沉穩典雅,而工業製品刷的漆比較呆板,太過鮮紅。“但凡雕漆都有木胎,或者貴金屬胎,而仿品沒有。真品是一層層漆上去的,肉眼都能看出層與層之間的痕跡,且沒有合縫線,仿品則做不到這一點。此外,如果發現作品表面的圖案完全是均勻分佈的,這件東西多少有點問題,因為純手工製作的話,即使是相同題材,也會因為下刀的力道不同而出現高低深淺的差別。”

  還有行家通過手感來辨識,真品有彈性,假的硬邦邦。“有的人還用酸性的清潔劑滴在表面,真品抗腐蝕,而假貨立馬穿幫。假雕漆由於用到固化劑,大多使用甲醛,少數用其他化學物品,那些固化劑都有非常刺鼻的氣味,故而把鼻子湊到假雕漆那,鼻子會覺得那味道很難受,眼睛也有些乾澀刺激。”

  而在收藏現當代大師作品時,藏家還需要注意有的是大師“設計”,有的是大師“監製”,相對來說名師設計又是親自雕刻的收藏價值更勝一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谷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